每小时4名人才落地,出台30余项普惠政策,经开区促高精尖产业发展

编辑:亦庄写字楼   发布时间:2024-01-17

       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介绍了亦庄(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)“一揽子”政策促发展情况。到2025年,北京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25%,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5万元/人左右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0家,专精特新企业突破900家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150家。

集“五区合一”政策优势于一体

       发布会上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沈永刚介绍,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北京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、首都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,北京经开区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、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(北京)自由贸易试验区等“五区合一”政策优势于一体,是北京市的重点发展区域。

       近年来,北京经开区按照“产业分块、企业分层、聚焦创新、要素支撑”的原则,围绕“共性要素+产业专项”的思路,在金融支持、土地空间保障、服务企业、先行先试、政策兑现等方面,先后出台30余项普惠性政策,年均投入资金规模超50亿元,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,组合效应凸显。

       北京经开区聚焦国际前沿技术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实现96项关键技术突破,完成16项关键工艺研发,填补国内技术空白;发布全球首个开源开放的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智路OS、全球首个基于真实道路场景的时序车路协同数据集,形成车路云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“中国方案”;集聚了全国90%以上、近270家信息技术头部企业,推进20余个国家信创项目攻关,已形成专利千余个,转化产品千余款。

打造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

       沈永刚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北京亦庄将通过实施6大行动、22方面任务举措,进一步彰显国家战略任务支撑力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、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带动力,打造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。

       其中包括:北京亦庄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,高水平建设国家信创基地,完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.0阶段建设,启动4.0阶段向全市拓展,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;强化与三大科学城国家实验室的合作,实现“三城”向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个;深化“三个一”改革,落地一批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场景,实现“一业一证”高频许可证全覆盖,在重点领域开展一体化综合监管,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;打造“两区”一站式服务平台,率先推出涉外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和涉外服务综合窗口,实现“两区”入库项目600个以上,加快亦庄综保区高质量建设;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,打造一批“零碳车间”“零碳工厂”;着力打造零碳新城,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5%,打造新能源汽车友好区;建设科技时尚消费新高地,打造没有大城市病的宜业新城,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;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加快儿童医院落地,支持北京市优质办学主体开展跨区域集团化办学……

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

       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,经开区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和前沿产业布局,全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,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       在集成电路领域构建了全国产业集群规模最大、制造能力最强、工艺平台最全、自主可控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。

       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,搭建城市级创新场景应用,推动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。目前,已部署22家测试车企739辆自动驾驶车辆,实现了无人零售、无人配送等8大类应用场景,累计为大众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200万人次,示范区建设3.0阶段正在向全市范围有序推进。

       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。北京亦庄先后出台“生物医药1+2”政策,明确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两个发展方向,鼓励企业开展早期研发、临床研究,单个企业年奖励额度提高到1亿元,并根据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后的不同阶段,给予1000万到4000万元资金补贴,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“新药智造”产业高地。

       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契机,北京亦庄围绕人型机器人、商业火箭、人工智能、元宇宙等前沿领域,鼓励企业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,深化与国家实验室、高校院所协同创新,探索建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—经开区创新联合基金,发放算力券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。

       北京亦庄细化创新型企业梯队支持政策,制定“专精特新、国高新十条”,围绕企业从注册落地到上市融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,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综合支持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。

       深化人才制度优势,北京亦庄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,支持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。平均每小时有4名人才落地经开区发展,汇聚了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万名人才,累计认定“亦麒麟”人才约2600名,形成以“亦麒麟”人才为领衔、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的人才梯队。

       刘力表示,下一步,北京亦庄将不断完善政策体系,聚焦科技成果转化,科技金融赋能,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,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双向赋能。


[返回]